医疗监管新时代来临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标识系统,很多医院采用的编码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兼容的考虑,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医疗器械追溯源头、维修和解决安全隐患时的困难。因此,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业界呼吁建立唯一的医疗器械标识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然而,进入2018年,这一呼声终将得以真正实现。
2月27日,为加强医疗器械在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提高监管效能,创新医疗器械监管模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建立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
根据《征求意见稿》,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由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唯一标识数据载体和唯一标识数据库组成,包括产品标识和生产标识。
产品标识是识别医疗器械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医疗器械型号规格和包装的唯一码;
生产标识是识别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相关数据的代码,根据监管和实际应用需求可包含医疗器械序列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等。
若产品发生可能会影响医疗器械识别、追溯或者监管要求变化时,应当创建新的产品标识。
当医疗器械停止销售、使用时,其产品标识不得用于其他医疗器械;重新销售、使用时,可使用原产品标识。
同时,还要求,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应当符合唯一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的原则。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的实施标志着医疗器械监管将进入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新时代,完善的数据库溯源管理系统将实现快速定位、快速跟踪、快速反应。
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和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同时,有利于不良事件的监控和问题产品召回,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后,存在质量风险的医疗器械将更容易被追踪监控和召回,对于不良事件的反馈可以更加有效,审查和分析将更加准确,有助于最快时间内解决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转型,能促使企业更好地完成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控制,建立一体化终端质量追溯管理机制,运用产品数据采集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产品信息化管理水平,记录生产物资投入、质量检测、加工包装及各生产环节的详细信息,保证产品的安全有效。热门资讯
- 2019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可穿戴医疗设备助力智慧医疗高速发展
- 互联网+医疗,让就医更智能。
- 火热的AI+医疗背后,企业如何盈利?
- “互联网+医疗”版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怎么...
- 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智能医疗领域发展前景巨大...
- 健康一体机,更好的服务于百姓。
- 智能可穿戴设备助力老年健康市场。
- 让问题疫苗无所遁形 区块链在医药追溯领域...
- 大数据对于传统医疗模式的转型升级
- 未来高端医疗器械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 中美贸易争端再起 医疗器械行业影响分析
- 国内远程医疗市场快速增长
- 当医疗遇上人工智能的无线想象
- 分级诊疗政策强力推动 医疗器械POCT高速发...
- 未来人工智能对中医的发展影响
- 数据挖掘在医学大数据研究中的应用
- 人工智能的兴起为医疗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 县域医疗崛起 建设独立检验中心成为硬指标
- 人工智能和医疗的深度集合下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