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看互联网+医疗 辅助基层医疗
随着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有效提升了健康医疗产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7处提及“互联网+”。“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写进了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互联网+”热度持续上升。
在今年两会上,多位科技大佬就健康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应用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建议,在医疗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机构可以率先推广人工智能辅诊等技术,如腾讯结合医疗影像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觅影”平台,目前已成为医疗机构的癌症辅助筛查工具;通过AR、VR、直播等方式,基层医生能与专家远程会诊和交流,这些都将有效改善医疗资源不足的现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
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建议,利用数字技术将优质资源广泛贯通至患者末端,打通医疗惠民“最后一公里”,提供“核心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字家庭医生”三级供给模式,提升医疗效率和准确率,助推分级诊疗,力争实现每个中国家庭都有家庭医生,促进医疗全民普惠。
无论是互联网+医疗还是AI+医疗,当下最亟需的应用场景其实在基层。虽然大数据应用如火如荼,但目前实现数字技术在健康医疗事业中应用还存在诸多挑战。
政府部门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和服务企业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数据壁垒。同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健康医疗产业融合方面还存在较多政策、标准、法规和技术壁垒。
对此,马化腾建议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载体和手段,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健康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规范采集、集成共享和合规应用,提升管理和服务的精准度,助力国家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议立法明确管理机构、医疗机构、市场主体、患者个人等各方主体对医疗数据的权属关系。建立由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健康医疗领域开放创新平台,加强成熟技术和顶级专家经验共享,破解数字技术与医疗行业融合的共性难题,降低数字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技术门槛。
“人工智能+医疗”离不开高质量的健康医疗数据,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目前,现有的优质健康医疗数据更多集中在院内诊疗过程,且以专科疾病为主,常见病、慢性病、患者行为等健康数据并不完善,制约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改任务中充分发挥作用。他建议,将智能语音技术列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战略发展布局。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家健康医疗语音数据应用规范,实现覆盖采集、应用和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体系。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医疗领域,以医疗为范畴进行人工智能投资的案例也越来越多。随着大数据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个行业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大数据已经成为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有力工具。热门资讯
- 2019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可穿戴医疗设备助力智慧医疗高速发展
- 互联网+医疗,让就医更智能。
- 火热的AI+医疗背后,企业如何盈利?
- “互联网+医疗”版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怎么...
- 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智能医疗领域发展前景巨大...
- 健康一体机,更好的服务于百姓。
- 智能可穿戴设备助力老年健康市场。
- 让问题疫苗无所遁形 区块链在医药追溯领域...
- 大数据对于传统医疗模式的转型升级
- 未来高端医疗器械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 中美贸易争端再起 医疗器械行业影响分析
- 国内远程医疗市场快速增长
- 当医疗遇上人工智能的无线想象
- 分级诊疗政策强力推动 医疗器械POCT高速发...
- 未来人工智能对中医的发展影响
- 数据挖掘在医学大数据研究中的应用
- 人工智能的兴起为医疗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 县域医疗崛起 建设独立检验中心成为硬指标
- 人工智能和医疗的深度集合下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