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丁香园智慧医疗移动端支付端的战略

2016-08-03

     丁香园将会和腾讯各个平台展开一系列合作,其中包括对微信系统的探索和对接。腾讯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丁香园拥有独特的医生和医疗资源,整个团队对医疗行业的理解务实而深刻,将这样的资源和团队与微信和手Q的资源对接,无疑会为这个行业提供独特的价值。”


    丁香园负责人称,获得投资后,将持续投入资金与资源研发面向医生、企业和大众的医疗健康类产品。首先为中国医生提供更好的产品和内容,并将医生资源与制药(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对接,帮助企业与医生之间建立更为合规有效的多渠道学术互动平台。凭借大数据资源优势,丁香园也将为企业与医疗机构提供更为精准与高价值的行业型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资料显示,丁香园创建于2000年,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面向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交网站,拥有超过400万专业会员。其网络平台覆盖几乎所有的医学专业领域,致力于全面推动专业人士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研究,生命科学及药学研发等多领域内的学术沟通、信息共享和医疗专业人员的合作。


    从服务医生和企业切入大众健康领域的是丁香园此次融资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也是丁香园在已经规模性持续盈利的情况下进行融资的原因。最近一年来,丁香园也已在大众健康领域进行持续的投入与探索,家庭用药App与丁香医生等产品在未投入任何市场费用的情况下已经积累了数百万用户。计划中的产品主要分为三个大方向:依托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相关产品、移动App以及Web产品,进一步为大众群体提供可信赖的医疗健康信息与相关服务。


    丁香园还将计划开展医疗健康的线上线下闭环服务尝试,为中国医生提供自由执业的平台和资源,实现医生的真正价值,也为有需求的患者带来体验更好的线上和线下医疗服务。


    对于丁香园为什么选择与腾讯战略合作。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称,“医疗健康是一个发展相对较慢的行业,其商业价值必须依赖于深度专业耕耘而不仅仅是资本运作,丁香园和腾讯都非常看重医疗健康行业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更令人欣慰的是腾讯与丁香园对彼此的价值观的欣赏与认同。此外,双方在资源上有很强的互补效应,尤其是对丁香园来说,能够有机会与微信和手Q平台进行深入的合作,发展空间非常大。”


    腾讯是一家有社会责任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对医疗健康行业关注已久,丁香园拥有中国200余万的专业医生资源,占据行业第一位置。而腾讯能够将这些医学专业人群和数据最大程度地与千万用户连接在一起,两者结合会大大降低用户获取医学信息及获得指导的难度,为医生及大众提供更具价值的优质服务,这是腾讯社会价值的体现。丁香园此前已经引入DCM和顺为基金为投资者,完成此次融资后,丁香园创始人管理团队仍然保持控股及董事会多数席位,而丁香园副总裁冯大辉与腾讯集团副总裁彭志坚将共同出任丁香园董事。


    微信智慧医院以“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结合微信的移动电商入口,最终实现了一套完整、流畅的智慧服务,近100家医院上线微信全流程就诊。


    微信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去年已经上线,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有近100家医院上线微信全流程就诊,支持微信挂号的医院已经超过1200家。


    此外,腾讯公司建立微信智慧医疗医院公众平台。微信智慧医院以“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结合微信的移动电商入口,最终实现了一套完整、流畅的智慧服务,主要利用的还是微信的连接能力,用于优化医生、医院、患者以及医疗设备之间的连接能力。整个流程包括微信预约挂号,候诊提醒;微信导航,诊疗室和化验室之间的有效指引;微信支付诊间费用,电子报告微信实时送达、离开医院后的医嘱提醒等,该解决方案于2014年上线。


    截至目前,微信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已经覆盖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海南等地,近100家医院上线微信全流程就诊,超过1200家医院支持微信挂号,服务累计患者超过300万。


    更详细的数据显示,目前接入微信全流程体验的医院中,半数以上位于广州,大道60余家,在上海,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三甲医院可以体验微信智慧医院的新模式,在这些医院中,微信支付在付费方式中已占比高达20%。而1200家接入微信挂号和微信支付的医院,也已经具备了“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雏形。


    在尝鲜微信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传统医院中,武汉口腔医院是首个微信智慧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首个打通医保实时结算,佛山中医院首个完成微信支付,粤北人民医院首个支持微信离院医患沟通,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首个提供就医深度提醒服务。微信智慧医疗未来还会做更多加法,主要的三招是扩大覆盖、打通平台和医药O2O。


    腾讯与广州市卫生局联手推出广州健康通公众账号,实现全市60家医院预约挂号及支付;而在全国范围内,腾讯投资的“挂号网”则已于2014年11月15日率先开展“用微医挂号返现金红包”活动。就在上周,阿里也宣布与广州华侨医院实现医保卡脱卡结算。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双方将在健康管理和医药电商的路径上差异化发展,支付既是两家抢食医疗健康市场的一个切入口,也是双方的一个交叉点。


    挂号支付成争夺焦点

    事实上,腾讯投资的就医指导及健康咨询网站挂号网已开通了全国23个省份、900多家重点医院的预约挂号、支付缴费、排队候诊、查询检查报告等功能,并已悄然启动了“微医”挂号返红包活动。在广州市内,用户关注微信服务号“广州健康通”后,可以实现市内60家医院的预约挂号、医疗缴费和健康档案管理等功能,同步启动了“支付(微信支付)一分钱”的挂号活动。


    支付并非目的

    2014年10月底,主要面向大众的就医指导和健康咨询平台获得腾讯领投的1.065亿美元投资,挂号网拥有10万名合作医生,3700万实名注册用户,并与全国23个省份的900多家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对接。腾讯的“智慧医疗”计划目的显然是连接医学专业人士、医院和用户,未来要打造的是一个大的健康管理平台。


    面临技术和政策瓶颈

    按照业内普遍对智慧医疗蓝图的描绘,远程问诊、网上购买药品、健康档案管理……这些设想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挂号网相关人士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探讨更加丰富,人性化的功能,包括医患交流、医保绑定、室内导航、层级转诊及商保直付结算等更加多元的领域都有待进一步开拓。


    但是智慧医疗的未来和现实之间,却依然横亘着技术、政策等不少难点。在医疗资源方面,各家医院的信息系统与智慧医疗平台的对接是需要克服的技术问题;而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培养也需要时间。另外,目前政策上对多点执医等的限制也在客观上限制了智慧医疗的发展。


本文由朗锐慧康编辑整理(www.lrioh.com),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